WEDCV155VD5RRV515DV |
... 某種角度上說,瘟疫是全球化的「副」產品。 當蒙古帝國真正意義上開啟了一個能連接歐亞大陸、更安全穩定、可以支撐更大交易規模的全球商貿通路時,來自中亞的「黑死病」被通路上活躍的商人帶入了歐洲,進而造成歐洲數千萬人口的死亡。 當大航海時代開啟,歐洲的殖民者把美洲納入全球貿易體系時,天花等瘟疫也讓美洲原住民出現了大面積的人口消亡,以至於這些殖民者不得不從非洲開展罪惡的奴隸貿易來從美洲尋找財富。 當世界因為全球化貿易的失序與不平衡而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源於美國的「西班牙大流感」,隨著一戰的尾聲而傳遍了全球。 全球化帶來了更為頻繁的人口流動,形成更專業、更具生產效率的全球化產業分工。讓世界創造更多財富,也得以供養了更多人口。 這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但與此同時,全球化也會有些「副"產品,比如貿易的不平衡問題。比如瘟疫,全球的一體化,「培育」了瘟疫的可怕傳播「土壤」。更多的人口出現,及流動,讓瘟疫出現的機率、頻次,以及傳播範圍大幅擴大了。一些過去可能是局部性的問題,到了全球化的時代,很容易就演變成為全球化的難題。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按目前的情況來看,也正從局部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演變成全球化災難。 歐洲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以及帶來的死亡人數,已經大幅超過中國,未來相關數字可能會是中國的數倍。美國也有近2.7萬人感染,看起來,美國未來可能會是一個更大的傳播與感染源。更糟糕的是,那些沒有公共衛生能力的不已開發國家,他們有可能也會被拖入到更大的災難中。 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等等國家都開始禁止外國公民入境。足球、籃球等體育活動已被無限期推遲。相關服務業似乎正面臨全面停擺。幾乎全球所有人口的生產、生活都受到了疫情影響。 所以,當一個局部問題擴大成為全球問題後,災難也不僅僅再是瘟疫本身,由瘟疫而來的經濟、社會、政治等問題,正在更大範圍產生裂變連鎖反應。這些又會再次「傳播」影響到中國。到目前,你已經很難預判未來幾年的世界到底會變成什麼樣了。 這些都會是我們未來需要應對的挑戰。 一 需求 歐美發達市場的經濟是以服務業為主體,疫情則讓服務業陷入停滯。這大機率會影響到歐美發達市場的購買力與需求表現。因為在疫情期間,更多人會被要求居家隔離,而相對較少工作,經營活動減少則會帶來收入的降低,考慮到歐美發達市場是低儲蓄率市場,收入減少可能會更直接影響到居民需求表現。 只是對全球相關應對政策、疫情峰值、影響程度、疫情對消費心理影響、市場復甦表現等的預估,目前還很難完全判斷。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順差國,我們生產大量商品供應歐美發達市場。如果中國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產業受目標消費市場需求受限影響,而出現長時間大幅下滑。那麼,這也會影響到中國的就業,與購買力。 具體來說,出口產業一方面可能會面臨訂單減少的挑戰。另一方面則可能是需求疲弱下的價格承壓。 早前在大宗商品——原油市場,因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等的減產協議分歧,在需求疲軟環境下,爆發了原油價格戰。 這對於中國的出口產品而言,也可能會面臨相類似的情況。 比如,如果企業要市場份額,就可能會帶來價格承壓,甚至價格戰。 要利潤,則可能面臨需求訂單不足情況,甚至失去市場。 這對出口企業而言,疫情如果是長時間的影響,就可能會進入淘汰賽。沒有足夠議價能力的企業可能會面臨較大市場風險。 這種影響也會傳遞到國內消費市場。一是影響國內消費市場購買力。一是帶來新的「出口轉內銷」潮流。 二 供給 從過去發展來看,每當出口市場受到挑戰,中國總是會出現規模大小不一的「出口轉內銷」潮流。 這為國內消費市場帶來新的供給與變化——如果大量出口訂單「消失」,相關產能湧入國內消費市場,存量渠道是很難完全消化的。這些產品、產能會尋求新的渠道來幫助消化產能。 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的出口表現一片慘澹,單2009年就有雙位數同比下降。 而回顧2008年國內零售市場,會發現淘寶、阿里巴巴是那次「出口轉內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當時,淘寶做了兩個重要決策,一是,將市場拓展重心轉向「出口轉內銷」,幫助中小企業盤活內銷,積累了很多商家數。二是,渠道下沉,大幅進入二三線空白市場。 這個市場策略很成功,2008年到2010年,這三年,淘寶市場交易額(GMV)從百億級(2007年GMV為433億)順利跨過千億級門檻,每年的同比增幅都在三位數左右。到2010年已達4000億元規模。 2008年上半年時,淘寶的註冊用戶數才8000萬出頭,占當時的中國網民總數比重不到30%。淘寶商城(後來的天貓)則是在2008年籌建出現的。 所以,每當「出口轉內銷」出現往往都會為新的零售渠道的發展壯大提供機會,進而形成新的渠道供給。 另一方面,出口市場如低迷帶來經濟的下行壓力,也可能會在商品供給層面、不同業態發展層面帶來變化。 比如,倉儲式會員商店可能會迎來更好發展時機。 這種做中產階級性價比的業態,在經濟下行時,往往發展更好。因為居民收入增長趨緩導致人們對日常生活的開支會更「謹慎」,但人們卻不會停止對消費升級、更高品質商品的渴望。 這個時候,像Costco、山姆會員商店這樣的倉儲式會員商店,做一定比重自有品牌商品,有性價比優勢的業態,機會就來了。 由於是選址城市郊外,門店即城市中央倉,Costco等是需要消費者前往城市郊外的門店購物,及履約提貨。所以,其的流量、履約成本更低(不需要離消費者近,進而支付很高的門店租金、員工工資等流量及履約成本)。 流量、履約成本更低,Costco等就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性價比商品。 而當目標消費群出現收入增長趨緩時,他們則會更願意花時間開車到郊外購物、提貨,只要你的性價比好,商品品質好。於是,Costco等有更大機會獲得顧客。 這個時候,消費者對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商品的接受度也會更好。自有品牌商品能為零售商帶來差異化價值,加上自有品牌商品沒有廣告等市場費用,也會帶來更好的性價比優勢。 由於有更多的優質出口產能轉內銷,這為零售商做自有品牌商品提供了機會。 ... 三 全球化 當下的疫情對於全球化發展是一次挑戰。因為疫情讓全球各國的生產、經營活動,很多都陷入停滯。 由此而來的思考則是,未來的全球化發展,有沒有可能降低相關風險?實現更穩定發展?讓全球化商貿體系更健康、公平、穩定? 除了全球防疫、公共衛生體系本身的建設外,在商業零售領域,《商業觀察家》認為,網際網路的全球化發展機遇,可能要來了。 想想看,如果沒有網際網路,這次疫情帶來的需求消失的損失,會不會更大? 這次疫情,網際網路是不是也相比過去更好起到連接原產地與消費者的作用? 原產地很多商品因防疫下的實體門店關閉、信息物流不暢等大量滯銷,消費端則因居家隔離,需要避免人群聚集而出現購物渠道缺乏、消費意願降低。網際網路則在這次疫情下,更好連接了原產地與消費零售端。 無論通過直播,還是到家,還是社區自提等方式,網際網路這次疫情下,在零售、刺激需求、交易端的價值體現出來了。它成為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渠道,部分填補了一些流通中間環節的「失位」。而由於網際網路有更好的公開透明性,它對於穩定市場價格、市場有序管理也帶來了幫助。 只是這次疫情也暴露了當下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問題,沒有把價值做到最大。 所以,未來會怎麼發展? 《商業觀察家》認為,這次疫情過後,可能會帶來網際網路的全球化基礎設施建設浪潮。一方面因為網際網路的價值,在此次全球化疫情過後,會得到更大的認可。另一方面,網際網路因其的公開透明性也有可能帶來更公平的全球商貿體系。 國內消費市場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已召開會議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設進度。 從新基建覆蓋內容看,主要是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數字化基礎設施。這其實也可以部分理解為上下游產業鏈高度信息化。 背景則是中國消費零售市場正要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但因貨幣、商品、生產效率、金融、技術等能力相對較弱,中國並沒有形成很大的全球化定價能力。中國網際網路則幾乎與全球同步發展,沒有像很多行業那樣落後發達市場2、30年。 所以,當國內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後,是可以帶動周邊行業發展的。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未來可以更好連接全球市場。 而當全球化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後,就可能會基於網際網路形成一條新的全球化商貿通路。在這個領域,中國會相對更有全球競爭力,網際網路也可能會為中國帶來更為公平的貿易環境。 ... 投資消費零售 必看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關注商業觀察家
內容簡介
一九八○年代以後,日本流行文化熱在亞洲持續的漫延和發燒,面對這股無法抵禦的浪潮,從輸出地的日本、接受地的亞洲、以及其他的國度,都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知識論述,去支撐、去批判、去再生產這個跨文化現象。《媒介擬想》的首期,主要從「消費」日本流行文化的亞洲各國之觀點出發,做為刊物問世的特集。在日本流行文化極重要的消費地──台灣,哈日族的誕生以及針對哈日現象的諸多探討,便是其中一例。
第二期也就是本期,共編錄了六篇論文,三篇台灣本地、兩篇日本觀點、以及一位美國學者的作品,繼續挖掘有關日本流行文化熱不同的意涵。和創刊號相比,本期有它獨到的特色,主要是以下三點:
一是觀點的延續:首期中已經略為提到日本人對於亞洲的文化想像,也就是日本人的亞洲觀,它如何反映或影響日本人看待「日本流行文化在亞洲」此一現象。本期中,岩 功一與岡田章子兩位日本學者也從這樣的角色切入,繼續深入地批判「日本是優越的v.s.亞洲是落後的」這種百年以來不平等且扭曲的關係,如何在現今的「日本消費亞洲文化」以及「日本輸出文化到亞洲」等過程中,繼續地被日本人建構下去。
二是觀點的超越:日本,不僅只是流行文化的輸出國,同時,它也是西方藝術的輸入國,Gordon Mathews從不同領域的日本藝術創作者之立場,去探討當代日本藝術文化與認同創塑的關係。
三是主題的多元:本期的研究主題已經從偶像劇、漫畫、動畫等影像媒介,擴展至觀光旅遊、流行消費、空間文化、女性雜誌、以及當代日本藝術文化等不同層面。
本期收錄的六篇論文各有其觀點上與主題上的特點,但都可統合在「認同實踐、認同創塑」這個研究範疇當中。
首先,台灣本地的三篇作品從認同宰制到認同協商等不同角度,探討了哈日族的認同光譜。李天鐸與何慧雯認為,哈日現象突顯了台灣對日本的欲求是過往歷史的沉澱,也是現今國際秩序編排的結果,在多元的背後暗藏的是文化主體的空洞,不明確的文化主體,使得台灣欠缺足以凝聚民眾認同的基礎。李明璁以消費日本電視劇與赴日旅行為個案,探討台灣年輕人如何在哈日潮流中型塑他們自己的跨文化認同。遲昌連結空間與青少年次文化研究,探討西門町做為青少年公共空間的過程中,他們是如何中介全球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使得西門町成為消費日本流行文化的哈日之城。
其次,是兩位日本學者的作品,岡田章子從分析日本女性雜誌再現下的亞洲流行意象出發,解構日本在看待亞洲時所持有的三重東方主義之眼。岩 功一檢視長久以來日本東方主義式的亞洲概念,以及隨著亞洲經濟起飛以及日本流行文化在亞洲域內的流通,日本有意重新投身亞洲的慾望如何再度浮現。
還有,是學習日本尺八樂器的美國人類學者Gordon Mathews的力作,他從「全球文化超市」的觀點出發,主張雖然這會威脅日本文化傳承的根源,但也提供了一種新的創作選擇,並從深度訪談中呈現日本藝術家認同掙扎的辛苦過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編纂過程中,原作者、譯者、修稿者、審稿者、編者彼此間的互動激盪未曾止息,會去論述「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此一作為本身,就是進╱出異文化的具體實踐,本期的出刊,也可看成上述所有參與者對於異文化理解與誤解的集體知識生產。在此,特別要感謝的是,淡江大學袁櫻珊、梁逸芬以及師範大學王韻如三位女士在譯稿與修稿中的幫忙。
詳細資料
- ISBN:957324898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184頁 / 8k菊 / 21 x 29.7 x 0.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DneAn08.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24514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彰化不用安眠藥治療治療有效中醫診所中州科大附近推薦睡眠障礙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南投便秘或腹瀉看什麼科
國姓鄉四肢麻痺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芳苑長期頭暈看什麼科 員林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水里容易冒汗改善中醫診所 員林缺乏食慾治療中醫 治療有成效的員林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大村失眠改善中醫診所 中寮頭痛看什麼科 治療有成效的和美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花壇消化功能異常中醫推薦 和美常常心悸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這間彰化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留言列表